为深化资助育人成效,引领受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7月6日至7日,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创筑梦前行”资助育人团队在郭莉、陆娜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组织15名受助学生赴龙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铸魂育人。
追寻红色足迹: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7月6日上午,师生首站抵达龙州起义纪念馆。在讲解员动情讲述中,泛黄的作战地图、斑驳的革命文物渐次鲜活——邓小平同志率领红八军建立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壮阔图景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当亲眼见到标注着行军路线的原始作战图时,工艺美术专业唐同学感慨:“这些精细的战术部署,让我们看到革命不仅是热血豪情,更是智慧与信念的结晶。”庄重的献花仪式中,全体师生以肃穆默哀向英烈致敬。
下午转赴红八军军部旧址,岁月斑驳的青砖木楼与现代化展陈形成时空对话。环境设计专业王同学在参观笔记中写道:“阁楼地板吱呀作响,仿佛听见当年革命者深夜议事时的脚步声。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比教科书更震撼心灵。”傍晚时分,师生登临龙州起义纪念碑俯瞰全城,在落日余晖中开展“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主题讨论。
师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龙州起义历史
师生一行于龙州起义纪念馆举行默哀仪式
师生于龙州起义纪念馆留影
触摸边关烽烟:在身体力行中锤炼意志
7月7日破晓,实践队挑战小连城“天梯”。清晨七点,实践队抵达小连城山脚。队员们迎着朝阳,手脚并用地攀爬陡峭“天梯”,切身感受戍边艰辛。登顶后,清代炮台遗址群在晨光中巍然矗立。同学们认真聆听抗法名将苏元春构筑炮台、“一炮锁三关”的国防壮举,触摸斑驳石墙,感悟烽火岁月。
当日下午,队伍重走水陇至甫茶段红军路。这条5公里崎岖古道,铭刻着邓小平等革命先辈筹备龙州起义的足迹。队员们,踏着坑洼土路前行。烈日炙烤,汗水浸透衣衫,无人轻言放弃。行至“小平桥”畔,大家聆听老师讲述当年革命者在此运筹帷幄的故事。重走之路是对体力的挑战,更是对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与顽强精神的深刻体悟。
师生一行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红七军军部旧址情况
师生一行于红七军军部旧址留影
师生一行勇攀小连城
师生一行于小连城起点留影
师生一行重走长征路
师生一行于红七军饮马河遗址留影
铸魂育人:红色基因赋能艺术成长
本次实践活动创新构建了“历史浸润+躬耕实践+精神淬炼”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最后一站,师生团队深入水口镇共宜社区开展美育浸润课堂,大学生们化身美育导师,通过红色主题创作指导和扎染工艺体验等特色课程,带领社区儿童在艺术创作中感悟红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覃兆刚表示:“我们正在打造‘资助-实践-创作-反哺’的育人闭环体系,实现经济资助与精神滋养的同频共振,让受助学生在实践反哺中实现成长蜕变。”
美育课堂
美育课堂绘画作品展示
美育课堂结束后给小朋友赠送文具大礼包
据悉,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创筑梦前行”资助育人团队将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引导受助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艺术与设计学院供稿 文陆娜、陈金燕、罗惠予 图/刘延凯、黄永凯 一审一校:覃兆刚 二审二校:岑铭君 三审三校:黄宇)
Copyright(c)2010-2012 Powered By 南宁学院 桂ICP备11008250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邮编:530200 电话:0771-5300759(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