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至26日,艺术与设计学院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200余名师生圆满完成跨区域《专业综合考察》课程实践。本次考察以"传统智慧·当代转译"为主题,分赴长三角城市群与南宁两大板块,通过"文化解码—设计转译—市场对接"三维培养体系,为毕业设计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在长三角地区的考察中,师生们深入杭州、苏州、南京、上海四座城市,从多个维度探索环境设计的专业内涵。杭州站以"生态与人文"为主题展开。在西湖景区,同学们系统分析了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策略;富阳古村落的调研则聚焦传统聚落空间组织与环境适应的智慧。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的参观,为同学们提供了接触前沿设计理念的宝贵机会。苏州站着重探讨"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拙政园的实地考察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序列与借景手法;苏州博物馆的参观则启发了对传统建筑语汇现代转译的思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与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金螳螂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同学们系统学习了环境设计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与实践策略。南京站的考察凸显"历史与记忆"的维度。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调研让同学们认识到建筑空间如何通过材质、光影与路径传递历史叙事;南京博物院的参观则展示了文化展陈空间的流线组织与氛围营造技巧;德基商业体的考察则提供了商业空间设计的典型案例。上海站聚焦"城市与创新"。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师生们共同梳理了城市空间发展脉络;浦东金桥EKA天物项目的实地考察,让同学们直观了解了文创园区的规划理念;武康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则探讨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多元可能。在昆山江丰家具有限公司的参访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与核心产品,重点调研设计类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人才标准;同时邀请在该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进行职业发展分享会,就行业趋势、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在校生提供宝贵的就业指导与职场经验。
在南宁本土的考察中,师生们着重探索了地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创新表达。传统聚落调研方面,杨美古镇、雁江古镇的考察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传统建筑与环境适应的智慧;青瓦房古村落的改造案例则展示了历史空间活化的创新路径。生态景观领域,花花大世界的植物配置与水体设计、花山岩度假村的自然与现代设施融合案例,都为同学们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素材。鼓鸣寨的考察则启发了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现代转化的思考。文化展示空间方面,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博物馆的参观让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文化空间的叙事策略;横州茉莉花园则展示了农业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创新结合。万达茂的调研则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专业要点。
本次《专业综合考察》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路线和教学内容,实现了多重教育目标:在知识维度,拓展了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内涵的理解;在能力层面,培养了学生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和创新设计能力;在价值引领上,强化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业责任。课程成功构建了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就业的完整培养链条,体现了学院"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通过长三角与南宁的对比研究,既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又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地域情怀的设计人才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本次考察标志着学院"新质设计"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构建"文化认知—设计创新—产业对接"的培养闭环,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探索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教育路径,为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艺术与设计学院供稿 文/苏小婷 图/苏小婷 一审一校:谭波媚 二审二校:王春伟 三审三校:黄宇)
赴富阳龙门镇考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调研东梓关村新农居设计实践
考察中国美院毕业设计展,学习前沿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
赴杭州国家版本馆,调研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特色
环境设计师生考察良渚博物馆,研究遗址文化与现代展馆设计
师生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讨专业教学与实践创新
赴苏大金螳螂建筑学院开展开展专业建设交流研讨
参观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赴南京博物院考察展陈设计与空间营造手法
同学们实地考察昆山江丰家具有限公司现代化家具生产线
深入了解企业概况、岗位需求,并与优秀校友交流职业发展规划
赴扬美古镇考察传统聚落保护与景观规划设计
考察广西民族博物馆建筑特色与民族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考察广西区博建筑形制与民族文化符号的空间转译手法
考察花山岩度假村景观规划与地域特色建筑营造手法
赴横县茉莉花产业园调研农业文旅与产业空间规划设计
Copyright(c)2010-2012 Powered By 南宁学院 桂ICP备11008250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龙亭路8号南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邮编:530200 电话:0771-5300759(院办)